首页 资讯 正文

让老年人精神生活更多彩(民生一线)

体育正文 256 0

让老年人精神生活更多彩(民生一线)

让老年人精神生活更多彩(民生一线)

  横梁(héngliáng)乡绿洲“一老一幼”关爱服务中心里,苟正升在拉(lā)二胡。  本报记者 宋朝军摄

  “一绣一只船,船在江岸边……”伴随着悠扬的二胡(èrhú)乐曲,民歌(míngē)《绣荷包》的歌声从一间(yījiān)小屋中飘出。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泗水镇上四坝村村民王大发今年71岁,他拉着二胡,好友在一旁唱和。这里(zhèlǐ)是村中互助幸福院的曲艺室。

  近年来,古浪县优化养老服务供给,在保障老年人基本(jīběn)物质需要的基础上(shàng),进一步丰富居家养老服务类型,建设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(fúwùzhōngxīn)、村级互助幸福院(关爱服务中心)等,提升服务供给水平(shuǐpíng),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更多彩。

  满足精神需求,具备基础条件(tiáojiàn)是前提。

  上四坝村的互助幸福院建在村子中间,大部分村民从家走到这里不超过(chāoguò)10分钟。去年7月,村里的互助幸福院进行(jìnxíng)改造提升,现在有了乒乓球室(pīngpāngqiúshì)、曲艺室、书画室和农家书屋等7个功能室,并配建一个爱心食堂(shítáng)。

  “吃过早饭就来,中午和晚上在这儿(zhèér)吃,能在这里待一天。”王大发说(shuō),他的孩子们都在外地打拼事业,土地(tǔdì)也流转出去了,家中物质生活很富足。

  现在,互助(hùzhù)幸福院成为他和(hé)老伴(lǎobàn)的重要活动(huódòng)场所,在这里,每天有近百名老年人开展活动。打乒乓球、扭秧歌、乐团排练、练习书法、阅览报刊书籍、享受理发等志愿服务……每个活动室都有专门功能,大家各得其乐。

  截至目前,古浪全县已经建设了(le)7个(gè)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、94个村级互助幸福院(关爱服务中心)。

  “建设时都有统一标准,既能为老年人(lǎoniánrén)提供吃饭、理发等服务,还能满足各类精神文化需求。”县民政局局长(júzhǎng)郭军介绍。

  满足精神需求(xūqiú),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。

  对于一些人口更密集、构成更多元的区域,古浪县吸收群众建议,“量身定做”专题活动。横梁乡绿洲“一老一幼”关爱服务中心,每天有500多名来自(láizì)周边7个村子的老年人来此活动。长兴新村(xīncūn)、新安(xīnān)新村、幸福新村、春晖新村、朝阳新村、康宁新村、金滩村等,通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,原本居住在全县地质灾害风险区的村民(cūnmín)们(men)搬离“忧居(yōujū)”,搬进新家,组成了这7个村子。其中,上千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定居于此。物质生活富足(fùzú)了,精神生活的丰富却(què)经历了一个过程。

  “大家在一起时间不长、人员不少,刚开始很多老年人(lǎoniánrén)之间还不熟悉(shúxī),来这里活动时还放不开。”志愿者王玉红说。

  为了让大家熟悉起来、享受精彩的活动,中(zhōng)心想了不少点子。中心正式(zhèngshì)运行两年多,王玉红和(hé)同事们组织开展了几十场趣味竞赛(qùwèijìngsài),在一场场乒乓球赛、舞蹈赛等活动中,老年朋友们逐渐熟悉起来。多的时候,中心上下三层的13个功能室里都是老年人。

  “我能唱会跳,还(hái)拿过(guò)几次乒乓球赛的(de)冠军!”68岁的苟正升住在旁边的新安新村,他拿出获得的奖牌,很是自豪。现在,这里每月(měiyuè)都要举行各类(gèlèi)比赛,苟正升还被推选为一个(yígè)老年文艺团的团长,团里有30多名成员,大家都是这里的常客。“调动大家积极性,让老年人能更积极、开朗地加入活动,收获愉悦,有利于身心健康。”王玉红说。

  一些老人由于种种原因不方便出门,无法参加集体活动,怎么办?古浪县(gǔlàngxiàn)组织爱心志愿者,上门提供心理疏导和(hé)文艺表演。

  从(cóng)新堡乡富源新村的刘大爷家出来,看着天色还早,王小霞坐上车,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位(yīwèi)老人家里。她是“爱心妈妈”团队的一名志愿者,从2018年开始,就负责上门服务(shàngménfúwù),关爱不便出门(chūmén)的老年人。

  刘大爷今年71岁,因为患病无法出门,家中只有他和(hé)老伴两个人,常年冷清,刘大爷的(de)情绪也时常不稳定。了解情况(qíngkuàng)后,王小霞就经常(jīngcháng)带(dài)着志愿者上门,打扫卫生(dǎsǎowèishēng)、理发洗头,她每次还专门带一套蓝牙音箱和话筒,聊天疏导的同时,还和刘大爷一起唱唱秦腔。几年下来,刘大爷逐渐开朗起来。“一开始还比较抗拒我们来,现在老远听到我们的声音,就朝我们喊着打招呼。”王小霞说。

  全县有20多支志愿服务队,每支30人左右,穿梭在乡镇村落间,关爱(guānài)2000多名(duōmíng)需要上门服务的老人。

  老年人(rén)当上“号召人”

  有了基础设施、人员配置的保障,很多老年人不仅是服务享受者,还主动参与活动组织(zǔzhī)、文化建设工作,成为(chéngwéi)老年群体中(zhōng)的“号召人”。

  在土门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,十几位老年人围坐在一起。“陌生人电话里说给子女打钱(dǎqián),一定不要轻信,守好咱们(zánmen)老年人的钱袋子。”65岁的车(chē)泰安站在中间,讲解反诈知识。

  车泰安是一名退休教师,退休5年来,在(zài)服务中心的支持下,他组建了社区老年艺术团。在日常练歌和聊天中,他发现一个重要问题(wèntí):“有些老年朋友文化水平不高,孩子不在身边,智能手机也(yě)用得不熟,很容易让不法分子钻空子。同样(tóngyàng)是老年人,我感同身受。”

  为此,车泰安和服务中心积极沟通(gōutōng),主动承担起部分政策宣讲、反诈宣传等任务。每次艺术活动后,他都要趁着人多,向大家做(zuò)讲解。现在(xiànzài),除了每月固定的一次宣讲,每逢年节、假日等时间节点,服务中心会开设讲堂,腾出最大的一间活动室,请车泰安主讲(zhǔjiǎng)。

  除了反诈宣传,车泰安还会科普健康(jiànkāng)饮食、锻炼方法,宣讲养老政策和服务等。“让大家热闹(rènào)热闹,还能分享(fēnxiǎng)一些生活常识和心理健康知识,很有成就感。”车泰安乐在其中。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06月(yuè)16日 12 版)

让老年人精神生活更多彩(民生一线)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